最近,上海電機廠(以下簡稱上電)最后一臺西氣東輸中衛(wèi)站電機現場安裝調試完畢,至此上電為中衛(wèi)互聯互通工程提供的三臺20MW超高速防爆變頻同步電動機制造全部完成。
曾經,綿延數千公里的西氣東輸管線上,每隔幾百公里就有一臺西門子、GE等跨國公司出品的超高速防爆電機為天然氣輸送提供動力。如今,上海電機廠出品的電動機取代了洋品牌。
如今面對國家能源局的贊譽和找上門來的新訂單,這讓上電人想起了幾年前接訂單的場景:西氣東輸的巨大市場擺在眼前,但攬下國內沒人敢做的挑戰(zhàn),萬一失敗,會不會讓企業(yè)承擔不必要的風險?猶豫不決間?!俺晒α耸悄銈兊模×藲w我?!标P鍵時刻,上電的這句話讓西氣東輸項目組吃了顆 “定心丸”。
在一些老職工聽來,這句話勾起他們的記憶。當年,面對廣東順德糖廠廠長的憂心忡忡,老廠長李文華用一句話回答:“萬一發(fā)生問題,您打電報來,我李文華一定趕到順德,陪您一起挨扁擔?!焙髞磉@句 “扁擔電機”精神的話語,傳遍改革開放初期的全中國。
“扁擔電機”名聲鵲起
為適應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需要,1981年初上電派出大批經銷和技術人員分赴全國各大城市、大型廠礦企業(yè)進行市場調研。
當年3月,在一個市場調查匯報會上,廠長李文華從匯報信息中敏感地得到一個信息:三中全會后,全國經濟形勢大好,南方各省甘蔗大幅度豐收,蔗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,但各家糖廠制糖設備陳舊落后,榨糖能力遠遠跟不上市場需求。
于是廠里當即組織技術人員成立調查組,李文華親自帶隊前往廣東順德糖廠調研,當調查組在糖廠看到“第一大糖廠”至今還在使用落后的蒸汽機產糖時感到十分驚訝,李文華心里清楚:這種千兒八百就能買一臺的電動機,在上電的產品中只是一個小不點兒。何況,糖廠要的是封閉式電機,用量小,技術要求高,利潤十分微薄,歷來被稱為“老牛筋”——嚼起來既沒味道又塞牙縫。但轉念一想,改革開放是大趨勢,盡管帷幕剛剛拉開,但企業(yè)完全靠國家指令性計劃吃大鍋飯的日子不會再長了。只有主動走出廠門,到市場尋找商機,才是大型國企的出路啊。
于是,李文華當即和糖廠領導、兩位工程師一頭扎進了糖廠生產車間,調查、測量、計算。忙得一頭大汗,很快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,制訂出了用硅整流供電的直流電動機作動力的改造方案。
方案定了,交貨期成了瓶頸,當時已是5月份,糖廠開榨一般是10月份,留給上電的生產周期只有五個月,而正常生產中型直流電機的周期至少9個月,遠不能滿足糖廠開榨的需要,怎么辦?滿足用戶還是打“退堂鼓”?李文華經深思后當場拍板,保證按期交貨如期開榨,就這樣簽訂了合同。
調查組回廠后,立即開始組織攻關。這時,糖廠廠長又風塵仆仆趕到了上海,憂心忡忡地對李文華說:“廠長呀!你們走后我吃不下飯睡不著覺,想來想去,還是要來上海一次,你們萬一交不了貨,影響如期開榨,農民的損失誰負責?廠里的損失誰承擔?到那時幾千蔗農會拿起扁擔把我打死呀!”李文華聽了這話,拍著胸脯斬釘截鐵地說:“我們說話算數,絕對保證如期交貨,讓你們按期開榨,萬一出了問題,我一定跑到廣東替你挨扁擔,打死不冤枉!”
承諾即是擔當。要把產品生產周期從以往的9個月壓縮到4個月,困難不是一點點。第二天,李文華便作了全廠動員,決心把挨扁擔的風險化為挑重擔的行動,并把這種電機稱為“扁擔電機”。
會戰(zhàn)開始了。按照生產急需的辦法,李文華要求制造部門在施工單上打上“△”標志,使之一路綠燈,暢通無阻。供應科把按常規(guī)需要80多天才能送到廠的6種規(guī)格電磁線,在40天里抓到了貨;生產車間更是爭分奪秒,上下道工序交叉作業(yè),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抓緊進度……7月底,第一批電機終于完工,經測試性能超過國家標準。8月份,甘蔗成熟前,電機準時到達順德糖廠,安裝調試一次合格,終于保證糖廠按期開榨順利產糖,上電還為用戶舉辦了設備使用維修培訓班,糖廠廠長眉開眼笑:“上海,好樣的!”
糖廠算了一筆帳,換上新的電動機后,一天可多榨500噸,一年就能多榨5萬噸,增加收入100萬元。同時,煤耗可下降43%,一年節(jié)約原煤3800噸。不錯哩,一年就可收回全部改造費用。望著那飛旋的“扁擔電機”,糖廠的一位工人噙著眼淚,緊握著上電技術人員的手說:“我們從蒸汽時代一下子進入電氣時代了?!?/p>
上海和兩廣地區(qū)的新聞媒介,迅速將順德糖廠技術改造成功的消息傳播到四面八方。對此,李文華并未停止腳步,他與技術研發(fā)人員商量決定,根據華南的溫濕氣候和榨糖的工藝條件,重新設計一個派生系列,使之更適合于糖廠技改需要。隨即,南方許多糖廠聞風而至,向上電訂購了大量的“扁擔電機”。從此,上海的電機在華南穩(wěn)穩(wěn)地站住了腳,贏得了聲譽,贏得了市場。
1983年元旦,《經濟日報》創(chuàng)刊,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萬里發(fā)表創(chuàng)刊詞,題目就叫《贊“扁擔電機”精神》。他在創(chuàng)刊詞中高度贊揚了上海電機廠和李文華廠長主動勇闖市場、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的精神,并把這種精神稱之為“扁擔電機”精神。
一石激起千層浪。中央機械委、上海市政府和上海機電局都發(fā)出紅頭文件,要求全行業(yè)學習和發(fā)揚“扁擔電機”精神,并將之喻為:開創(chuàng)國有企業(yè)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枝“報春花”。
沖破國際壟斷
西氣東輸工程中,天然氣輸送管線每隔幾百公里就有一個壓氣站,不斷加壓加力,以保證天然氣長距離輸送。但長期以來加壓站所需的壓縮機配套電機均為西門子、 GE等跨國公司壟斷,在線運行的關鍵設備全部為進口產品,采購價格極為昂貴。按照中石油的說法,一條投資數千億元的西氣東輸管線,僅設備投資就約是24架波音747飛機 (每架飛機約3億美元)。國家在審計西氣東輸項目投資時,就發(fā)現投資過大,設備維護費用極高,必須盡快使核心設備實現國產化。更何況西氣東輸管線的加壓站維系著龐大工程每天的正常運轉,關鍵設備能不能國產化,關系到國家經濟安全。
提速是 “西氣東輸電機”研發(fā)設計團隊遇到的最大難題。常規(guī)電動機的轉速基本以每分鐘3000多轉封頂,西氣東輸的電機卻要將轉速提升至5040轉,如此高的轉速,其轉子外圓的線速度,比空氣中音速的一半還多,任何一個零件的飛脫,就是一枚 “子彈”。國內缺乏可供參考的理論數據基礎,甚至在原材料上也無從挑選。因此,從技術路線設計開始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是從零起步。
與共和國同齡的上電,從來不缺 “敢為天下先”的勁頭。在上電人看來,西氣東輸管線上的這臺超高速防爆電機,有點像新時代的 “扁擔電機”。它是直面跨國巨頭重壓、打破國外壟斷的重大突破。
艱苦卓絕的研發(fā)制造過程同樣沒變。當年老廠長把鋪蓋帶進車間,如今也有工作人員為了西氣東輸電機項目,特地在工廠附近租下房子,暫別家人一人獨居。有人上下班轉4條地鐵,每天5點出門,晚上10點以后回家。
2012年11月,上電研制出國內首臺20MW 4800r/min超高速防爆變頻調速同步電動機,一舉打破大功率、高轉速變頻電驅壓縮機組長期由國外壟斷的局面。此后,上電又為國家天然氣管網建設提供了近20臺超高速防爆同步電動機,用于中石油西二線、西三線等多個輸氣管道工程。去年冬天,由于中亞大幅減少對我國的供氣,加之北方“煤改氣”推行致使天然氣需求激增,全國多地出現“氣荒”。在此背景下,中國石油31+2項互聯互通重點工程項目開始加速推進,其中,中衛(wèi)互聯互通工程將實現西二線、西三線、中靖聯絡線等管線的互聯互通,從根本上打破南氣北上的瓶頸。
中衛(wèi)互聯互通工程于今年6月下旬全面開工,計劃在12月底前便投產使用,因此對各設備制造商提出了極高的供貨要求,其中電機的項目執(zhí)行周期更是不足四個半月,比行業(yè)普遍的制造周期縮短一半。在這項難度空前的國家重點民生工程面前,上電清楚地意識到,這是重新拿回市場制高點的一次良機,為此向客戶立下“軍令狀”,承諾保質保量按期完成項目執(zhí)行,從而成為唯一的電機供貨商參與該項目建設。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中衛(wèi)站三臺電機全部一次試車成功,提前完成合同履約,向客戶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。
中衛(wèi)站電機的成功發(fā)運則充分詮釋了新時代“扁擔電機精神”的內涵。在新的市場競爭環(huán)境下,搶市場已不能“一招鮮吃遍天”,而要依靠技術+履約的“組合拳”,考驗的是企業(yè)的綜合競爭能力,中衛(wèi)站電機的成功發(fā)運不僅彰顯了上電作為一家大型國有企業(yè)服務國家戰(zhàn)略的使命和擔當,更顯示了上電在發(fā)展轉型期間的勇氣和魄力。
羅馬不是一天建成,一座敢于擔當的工廠里,同樣凝固歲月。從雙水內冷的首創(chuàng)精神,到 “扁擔電機”的市場經濟闖勁,一點一滴,積淀出今天海派企業(yè)的性格:從不在夢想前猶豫徘徊,從來在困難時挺身而出。